六 愚 著/A723/25K/精裝/1096頁/1000元 周易占卜
古來,「巾」行是走江湖四大行業之首,而測字更是「巾」行品格最高之行業。
六愚究其主要原因,無外乎古來從事測字之工作者,若非四民「士農工商」
之首之士子,而莫能勝任之。遺憾地是,千年以來,卻一直未見有一套完整
而有系統的著作,專研測字理論與手法。因此,《測字學》之出書,
對於執業之測字師或是初學乍練之測字學習者,是一大福音也。
前 言
沒有文字,就沒有文化的一脈傳承。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祖先留給咱們
後代子孫的資產中,影響民族與文化最鉅者,莫過於文字。絕大多數學者咸認為
我國最早的文字,應該是西元前十七世紀殷商時期所用之甲骨文字;例如,
《尚書.多士》:「惟殷先人,有典有冊。」然而,在紅山文化時期,我國內蒙古
大黑山岩畫文字的發現,就比甲骨文字往前追溯及二千多年。另外,山東省昌樂縣
出土,龍山文化時期的神秘骨刻圖案及刻文,也比甲骨文字還要更早千年以上。
因此,六愚認為我國文字的起源,似乎猶有很大的空間尚待探討。
從文化發展的角度而言,我國文字發展過程歷經了數千年歲月的演化與改革,
其內涵之深奧、變化之豐富、成就之輝煌、風格之獨特、字體之藝術、結構之完美,
是世界其他的文字體系所難以比擬的。惟一令六愚感到不解地是,西方世界的古文字
符號,幾乎都是雕刻在石板之上;例如,楔形文字等。而我國的古文字符號,或許
是民族性使然,抑或是地域性區塊的關係,雖然與國外同樣地經歷石器時代,諸如
藍田及北京猿人、山頂洞人等,卻僅是如《周易.繫辭下》所謂:「上古結繩而治,
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之作為,以致於至今在華夏大地中,依然未發現有任何古
先人的石刻文字或是符號。
無論如何,中國文字發展至今,猶須感謝秦始皇以大小篆統一中國文字的高壓政策;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車同軌,書同文字;..器械一量,同書文字。」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
斯作《倉頡篇》,中書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
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隸率興役戍,官獄職務繁,
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關。」等。因此,在以春秋戰國秦文為主要發展的中國
文字下;上述山東昌樂縣的骨刻圖案,以及殷的四千六百多個甲骨文中,至今猶不及三分之一
的文字,可以確定為人所能辨識。然而,卻也因此而證明了在春秋戰國時期以前,各國諸侯
所使用的文字,確實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性。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證據~兩詔銅權。(上刻文字:元年,制詔丞相斯、去疾;法度量
盡始皇帝為之,皆有刻辭焉。今襲號而刻辭不稱始皇帝,其于久遠也,如後嗣為之者,
不稱成功聖德,刻此詔,故刻左,使毋疑。)
再而,若是從測字發展的角度來說,測字學問則似乎未見有受到秦漢以前各路諸侯文字
差異的影響。究其原因,無非是測字的萌芽,並非全然是出自於文字結構及筆畫上的因素而已。
測字,亦稱拆字、破字、解字、相字、字破、字讖、析字、字謎、離合、字占或是占字..等。
清徐珂《清稗類鈔.方技》篇說:「拆字,亦作測字。拆則有分析之意,測則有推測之意,
為占法之一種。」
事實上,早期的測字學問並非是占卜之用;只不過自北宋時期所帶動的測字風氣大盛以後,
測字就在古代朝野社會之間蔚為成風廣為流傳;從此也漸漸地擺脫文人之間的文字遊戲,
進而發展成為另一種占卜手段。其實,自漢朝以降至北宋,測字本是屬於文人之間酒令、嬉戲、
測反應、測文底等之一種文字遊戲;然而,隨著時代的背景與變遷,自北宋一直到了元、
明、清三朝時期,測字卻成為民間社會求得心靈上之慰藉,或是類似求神問卦性質不可或缺
之一環;最後竟然也淪落至失意文人藉以餬口度日之「一技之長」;《測字秘訣》:「大抵
文人遊戲三昧及術士挾技干祿之具。」《測字入門》:「自元明以降,此道愈趨愈下,
遂成江湖謀生捷徑。」
嚴格說來,測字學問在傳統儒家學者的眼中,或許是難登大雅之堂;故而古代有關測字之
理論或是著作等,皆無法被紀昀收錄在《四庫全書》之中;因此,已經失傳之測字著作為數
應該也是不少。
無論如何,《古今圖書集成.拆字部彙考.齊景至理論》:「天下之妙,無過一理。理既能明,
在乎明學。學者窮究,莫難乎性。性既明達,其理昭然。且倉頡始制之時,觀跡成象,以之運用,
應變隨機。且釋老焚經,王勃佛記,迨乎今,飛輪實藏之內既深且甯,非高士莫得而聞。」
清初周亮工《字觸序》也有:「天下之故有自然,有不知其所以然;其自然者,幾隱而義者;
吾以歸之文,不知所以然者,睽渺而徵奇,吾以歸之數。文存,而天地人物具其中;數存,
而風謠圖讖、禨祥夢卜、元會運世在其中,皆道也。」等。中華民族認為文字是天地之妙化;
自古以來,皆無法否定中華民族對於文字的尊重;這也是我國與其他世界各民族不同之處。
另外,託名北宋易學家邵雍所撰之《梅花易數》(註:應為明清時期作品。)引《指迷賦》說:
「嘗聞相字乃前賢妙術,古今秘文,為後學之成規,辯吉凶之易見。相人不如相字。相字即相
其人,變化如神,精微入聖。」《測字入門》也云:「拆法既多,顯分高下;此中玄妙,
有神出鬼沒之技;全賴博及群書,旁通易數,還須心機靈敏,方足以見景生情,占斷如神。」
因此,測字發展至今也與數術學問糾纏不清,故而難免會有一些迷信性質。然而,在國人
對於文字的絕對尊重與敬畏心態下;從文字所衍伸出的任何「玄機」,就成為民眾徬徨無依時,
指點迷津的另一種依據;這一點也是世界其他文字體系所難以比擬的。
總之,《測字入門》:「入門之要訣,當先知字體,分諧聲,會意,象形三者。測字之總訣,
固基於造字三法,而測斷吉凶,宜隨機應變,總之欲精測之技,全在心靈機警,不泥字體,
不尚強合,方能泛應曲當,用各不同,或則通乎易理以斷吉凶,或憑眼前事物似論休咎,
是則動則有機可測;不動則無機可按,僅憑字體以占之。亦有驗而無矢,此惟三折肱於斯道者
能之耳。」《字觸補》:「書契之興造,象形鳥獸之遞迒;是已指事,亦以意造形用為標示者也;
會意諧聲則皆以字形離合而成,轉注統於意,假借統於聲;皆駢枝也。」
六愚藉此也要提醒讀者,測字學問的基礎在於國學與漢字;只有在深厚國學基礎之下,
測字學問之運用方能得心應手;若無,則難免令測字學問淪落為「末技之流」而已。
目 錄
前言
第一章:中國字的基本認識:
一、 中國文字的起源:
二、 文與字
三、 我國文字的發展過程
(一) 漢字造字過程
1、 象形
2、 指事
3、 會意
4、 形聲
5、 轉注
6、 假借
(二) 字體發展的過程
1、 甲骨文
2、 金文
3、 篆體
4、 隸體
5、 楷體
6、 行書
7、 草體
8、 其他
(三) 書體發展的過程
1、 刀筆時期
(1) 甲骨文書體:
(2) 金文書體:
(3) 篆文書體:
2、 毛筆時期
(1) 小篆書體:
(2) 隸書書體:
(3) 楷書書體:
(4) 行書書體:
(5) 草書書體:
3、 硬筆時期
第二章:測字發展過程:
一、測字產生的緣由:
二、歷代測字的發展:
1、春秋戰國時期
2、秦漢時期
3、東漢、三國時期
4、魏晉南北朝時期
5、隋唐時期
6、兩宋時期
7、元代時期
8、明清時期
9、民國以後時期
第三章:各種測字的求測方式
一、 以字求測:
1、 拈字求測法
2、 指字求測法
3、 書字求測法
4、 說字求測法
5、 畫字求測法
6、 攜字求測法
7、 打字求測法
8、 傳字求測法
二、 以物求測
1、 攜物求測法
2、 指物求測法
3、 取物求測法
三、 以畫求測
1、 畫畫求測法
2、 攜畫求測法
3、 指畫求測法
4、 傳畫求測法
四、 以夢求測
第四章:測字的占斷條件
第一節:客觀條件
一、 察顏觀色
(一) 察顏篇
1、六愚觀人法
(1)觀耳知命法:
(2)觀眼知心法:
(3)觀眉知性法:
(4)觀鼻知相法:
(5)觀口知情法:
2、《神相全篇》觀人法
(二)觀色篇
1、論氣色
2、論神
(1)論神有餘
(2)論神不足
二、因時占斷
(一)占時之年
1、干支紀元法
(1)天干年為占斷依據
(2)地支年為占斷依據
2、歲星紀元法
3、太歲紀元法
4、帝王年號紀元法
5、十二生肖紀元法
6、西元紀元法
(二)占時之季
(三)占時之月
1、序數紀月法:
2、地支紀月法:
3、時節紀月法:
4、植物紀月法:
5、古名稱紀月法:
6、其他:
(四)占時之節氣
(五)占時之日
1、干支紀日法:
2、序數紀日法:
3、月相紀日法:
4、特殊紀日法:
(六)占時之時
1、天色紀時法:
2、地支紀時法:
3、五更報鼓紀時法:
4、現代紀時法:
(七)占時天候或是自然意象:
三、因地占斷:
四、因人占斷:
五、因物占斷:
六、所聽占斷:
1、人音占斷
2、物音占斷
3、音與字占斷
七、所見占斷
八、所聞占斷
第二節:字體分析
一、 測字一些基本原則
(一)一字一測原則:
(二)一字一次原則:
(三)當添則添,當減則減:
(四)避免制式化:
(五)避免神鬼之說:
(六)避免賣弄文底:
(七)喜忌原則:
(八)推理原則:
(九)反體原則:
(十)觸機原則:
二、握筆、選筆:
(一)選筆:
(二)握筆:
三、筆跡與筆法:
(一)筆跡:
1、側:
2、勒:
3、努:
4、趯:
5、策:
6、掠:
7、啄:
8、磔:
9、其他:
(二)筆法:
1、體型與字形:
(1)肥胖體型:
(2)瘦弱體型:
(3)健壯體型:
(4)腦力體型:
2、字體與字形:
(1)字體形狀:
(2)字體大小:
(3)字體長短:
3、筆畫與書寫:
(1)筆畫輕重:
(2)書寫速度:
(3)字體點劃:
(4)筆畫增減:
(5)筆畫順序:
四、其他:
第三節:字體測法:
一、從《字觸六卷》與《測字祕牒》談起:
(一)《字觸》:
1、廋卷:
2、外卷:
3、晰卷:
4、幾卷:
5、諧卷:
6、說卷:
(二)《測字祕牒》:
二、字體變動十三訣:
1、拆
2、摘
3、添
4、減
5、裝
6、接
7、包
8、穿
9、插
10、移
11、調
12、分
13、取
(1)單句格
(2)雙句格
(3)散格
三、字體不變十四測法:
(一)字性
(二)字形
(三)字破
(四)字象
(五)字似
(六)字義
(七)字解
(八)字反
(九)字隱
(十)會意
(十一)假借
(十二)諧聲
(十三)指事
(十四)轉注
四、求測字體推例:
(一)字體推論秘訣:
(二)隨事取斷秘訣:
(三)細推字理:
(四)邊旁歌訣:
(五)其他:
1、《字畫經驗》:
2、《新訂指明心法.字畫指迷》:
3、《字體詩訣》
4、《玄黃筆法歌》:
第四節:數術測法
一、陰陽測法
(一)、文字陰陽:
1、長短
2、粗細
3、輕重
4、上下
5、左右
6、筆劃
7、字義
8、書體
(二)、人事陰陽:
1、性別:
2、身分:
(三)事務陰陽:
1、內外:
2、調和:
二、干支測法:
(一)時間
(二)干支與五行配合
三、五行測法:
(一)五行的基本認識及生剋關係:
(二)五行筆劃之認識:
(三)、木形筆畫:
1、筆劃辨別:
(1)豎木:
(2)冷木:
(3)濕木:
(4)舟船木:
(5)金傷木:
2、木形筆畫與干支:
(四)土形筆劃:
1、筆劃辨別:
(1)橫土:
(2)寒土:
(3)深土:
(4)沙塵土:
(5)無名土:
2、土形筆劃與干支:
(五)金形筆劃:
1、筆劃辨別:
(1)挑捺金:
(2)小口金:
(3)囊金:
(4)水中金:
(5)寒金:
(6)陶金:
2、金形筆劃與干支:
(六)、火形筆畫:
1、筆劃辨別:
(1)撇火:
(2)炎火:
(3)餘火:
(4)真火:
2、火形筆劃與干支:
(七)、水形筆劃:
1、筆劃辨別:
(1)雨露水:
(2)川水:
(3)無源水:
(4)盛水:
(5)野水:
(6)寒水:
2、水形筆劃與干支:
(八)、五行全備筆劃:
(九)、真五行:
(十)、其他:
1、五行測法問疾病:
2、五行體格式:
四、神煞測法:
1、貴神:
2、喜神:
3、福星:
4、文星:
5、印星:
6、馬星:
7、祿神:
8、會神:
9、生神:
10、亡神:
11、家神:
(1)、?神:
(2)、土神:
(3)、堂神:
(4)、水神:
12、官符:
13、文書:
14、災煞:
15、天狗煞:
16、科名星:
17、喪門:
18、空亡:
五、主神測法:
六、用神測法:
(一)用神之決定
1、父母:
2、官鬼:
3、兄弟:
4、妻財:
5、子孫:
(二)己身之取得:
(三)吉凶之依據:
七、六壬測法:
(一)十二將神釋義:
1、貴人
2、騰蛇
3、朱雀
4、六合
5、勾陳
6、青龍
7、天空
8、白虎
9、太常
10、玄武
11、太陰
12、天后
(二)占斷實務:
1、依求測者之求測字:
2、依求測字用神概念:
3、依求測字末筆占斷:
4、依求測字筆劃之動靜原則:
5、依求測筆劃得時原則:
八、八卦測法:
(一) 易經八卦與卜筮:
(二) 《周易》八卦的基本概念:
(三)八卦測法之運用
1、八卦卦名測法:
2、八卦筆劃測法:
(1)八卦筆劃辨別:
(2)八卦筆劃測法實務應用:
3、八卦方位測法:
4、八卦數字測法:
(1)一字占
(2)二字占
(3)三字占
(4)四字占
(5)五字占
(6)六字占
(7)七字占
(8)八字占
(9)九字占
(10)十字占
(11)十一字以上占
5、八卦六爻測法:
6、八卦符號測法:
九、九宮測法:
第五節:其他字體測法:
一、繁體與簡體漢字的區別:
二、求測字為外語:
(一)方塊文字體系:
1、日文求測:
(1)以日本漢字求測:
(2)以平假名或是片假名求測:
(3)以日文羅馬拼音字體求測:
2、韓文求測:
(二)拼音文字體系:
1、諧音法:
2、字意法:
3、符號法:
4、字占法:
(1)字母占:
A、一字占
B、二字占
C、三字占
D、字母四字以上:
(2)單字占:
(3)文章占:
三、求測字為符號:
四、求測字為數字:
第六節:小結:
第五章:測字故事與應用:
一、一筆劃字:
二、二筆劃字:
三、三筆劃字:
四、四筆劃字:
五、五筆劃字:
六、六筆劃字:
七、七筆劃字:
八、八筆劃字:
九、九筆劃字:
十、十筆劃字:
十一、十一筆劃字:
十二、十二筆劃字:
十三、十三筆劃字:
十四、十四筆劃字:
十五、十五筆劃字:
十六、十六筆劃字以上:
第六章:取格例字:
一、程省單字取格字例:
二、六愚單字取格字例:
第七章:附錄~《河洛理數》歲運六十四卦斷訣
後記
引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