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大鴻 著 A106/25K/平裝/384頁/300元
夫地學之有書,始於黃石,盛於楊公。所著天玉諸書,引而不發,
索解人亦不得。蔣大鴻雖集諸書註《辨正》五卷,然仍作隱語,
不露真旨。後張心言得真傳,遂取《辨正》逐一疏解,發蔣氏引而不發之機、
宣蔣氏秘而不宣之奧,庶幾正理克明,偽說不攻自破也。
地 理 辨 正 疏 序
國朝藝術之學。超越前代者二家。醫則吳江徐洄溪。
相墓宅則華亭蔣大鴻也。洄溪之學。內經而下。
惟推仲景一人。雖秦越人。不免致疑。而丹溪東垣。
直視如洪水猛獸焉。大鴻之學。惟尊筠松一人。雖曾文
迪僅因筠松以存。而廖瑀賴文俊何溥視之蔑如焉。
以術家多相輕。正之家大人。家大人日。理明則辭達爾。
無觀其學也。觀其文焉可巳。元機辨惑鉤元。有洄溪之
條達乎。靈城九星催官。有大鴻之明辨乎。吁此四庫
於洄溪之書經釋醫貫砭外。收錄無遺。地理辨正雖以
平階未沒不登。而於王尺經存目內附載其旨。
謂所糾不得謂吹索。
聖論煌煌。誠千秋之定議。惟是洄溪之書。明暢無
遺旨。而大鴻之書不欲甚洩天機。讀而誤人者因復不少。
姻家張子心言取而疏之。使八神四一之真訣不至成謎語。
然則大鴻者。楊氏之功臣。是疏者。又大鴻之功臣矣。
惟是書之所言法而已。善觀地者。在觀其神。得其神而
龍脈清長。砂水縈洄。雖不靈合乎法。不害為吉壤。
不得其神而泥乎法。吉者或反為凶。是又在臨地之能辨之。
余於地理甚疏。質之張子然乎否乎。
道光七年丁亥夏日姻愚弟朱栻之頓首拜譔
地 理 辨 正 原 序
蔣平階撰
通三才之道曰儒。故天官地理皆學士家。窮理之本業。
而象緯之學。正三統測災祥。屬有國家者之事。獨地理為
養生送死生民日用所急。孝子慈孫尤不可以不謹。宋儒朱
蔡諸賢。間有發明見於性理書中。班班可攷顧僅能敷
陳梗概。而未究其精微。或者進而求之通都所布管郭諸書。
雖其言鑿鑿。而去之逾遠。斯其為道顯而隱。誠所謂間世
一出。非人不傳者耶。
余少失恃。壯失怙先大殳安溪公早以形家之書孜孜手授。
久而後知俗學之非也。思窮徑絕。迺得無極子之傳於
游方之外。習其所傳又十年。所於是遠溯黃石青烏。
近考青田幕講。彼其言益人人殊。而厥旨則一。
且視天下土壤。雖大荒。內外亦如一也。其庶乎地學之
正宗在是。輒欲舉其說以告學者。又不容顯言無已。
則取當世相傳之書。訂其紕繆而析其是非。使言之者無罪。
而聞之者有所懲戒。而不至於亂。辨正之書所以作也。
夫地學之有書。始於黃石。盛於楊公。而世所惑溺而不可
卒解者。則莫甚於玉尺。故論斷諸書彙為一編。其俎豆之
與爰書。皆以云救也。于姜諸子問業日久。經史之暇。
旁及此編。豈好事哉。我得此道以釋於我親。從我遊者。
皆有親也。姜氏習是編而遽梓之以公世。其又為天下後世
之有親者加之意。允哉儒者之用心也巳。
地 理 辨 正 疏 目 錄
卷首
圖說
卷之一
青囊經
卷之二
青囊序
青囊奧語
卷之三
天玉經
卷之四
都天寶照經
卷之五
平砂玉尺辨偽
卷末
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