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棰鑨 著/A781/25K/平裝/576頁/600元 周易占卜 978-957-351-4657
《易經》為群經之首,經者,乃校準天地法則而倣於道,
以成千古不移之真理,也是累積古今先賢智慧的傑作。
易理基礎法於自然,而世間千古歷程皆在自然法則中形成,
變化於六十四卦中,也預言歷朝變革與朝代輪替之因由。
天道本循環不已,致使世間諸物皆有與生俱來的先天宿命,
但也不能將就而怨天尤人,應該以後天修為「彌綸天地之道」,
這也是我們要研讀《易經》的主由。作者將畢生研易心法全般傾囊相授,
讀者謹記切勿只取一瓢。
自 序
據[周禮]記載,[連山易]出於神農氏,神農氏又稱[烈山氏],或稱連山氏,故號稱連
山易,成書於夏朝,又稱之為[夏易],原書約有八萬餘言十卷本;[歸易]又名[商易],
據中國古籍記載為占卜的三種方法(三易)之一,號稱[歸藏易]。相傳歸藏之名出於黃帝(又
稱歸藏氏),文字記載出於商朝(原書約四千三百餘字),但相較於[連山易]與[周易],[歸
藏易]內容早已散佚而不完整,現存有歸藏卦(歸藏八卦圖),為伏羲八卦之衍生(旋轉一百
八十度而成,伏羲八卦以乾卦為上,而[歸藏]以坤卦為首)。文王源於[連山易]與[歸藏
易]之後始重[周易],許多人認為以[周]命名,乃因朝代所致,事實上,[周]含[天地、
周密、嚴謹、環繞],及[周而復始],即盼[眾所周知]通曉[周易]後,能[知周乎萬物,
而道濟天下。]如此方能為天地所鑑,才足以成為聖賢。孔聖人讀易時已神貫原著思維,故曰: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周易]常被視為卜筮書,因[易經]法於自然,且用八個符號來演繹大自然中的種種現
象,所以能顯現出宇宙中的一切生態,直至春秋時期,孔子傳授弟子時,以儒家獨特的語言和
思想作完整的整理,並針對[周易]成書時間、過程、作者,及該書主要概念、符號系統、思
想內容、卦的爻辭、筮法和治易方法,進行系統性的解說,在保留象意本質的前提下,更促進
了[周易]與儒家思想的會通,在客觀上的詮釋遠遠超越了[連山易]與[歸藏易]之本義,
從而開啟了易學詮釋的先河。西漢為迎合當時社會政治和文化的需求,漢武帝獨尊儒家學說,
而[周易]也在孔子及儒家學者的整理和詮釋之下,躍居為群經之首。
易理基礎法於自然,而世間千古歷程皆在自然法則中形成,於是六十四卦中,也預言周朝
後,歷朝變革與朝代輪替之因由。天道本循環不已,致使世間諸物皆有與生俱來的先天[宿命],
但也不能將就而怨天尤人,應該以後天修為[彌綸天地之道],這也是我們為什.要研讀易經
的主由。最後,真誠敬告親愛的讀者,吾人雖是才疏學淺,卻願將畢生研易心法[全般傾囊相
授,切勿只取一瓢。]
目 錄
自序
一、乾為天
二、坤為地
三、水雷屯
四、山水蒙
五、水天需
六、天水訟
七、地水師
八、水地比
九、風天小畜
十、天澤履
十一、地天泰
十二、天地否
十三、天火同人
十四、火天大有
十五、地山謙
十六、雷地豫
十七、澤雷隨
十八、山風蠱
十九、地澤臨
二十、風地觀
二一、火雷噬嗑
二二、山火賁
二三、山地剝
二四、地雷復
二五、天雷無妄
二六、山天大畜
二七、山雷頤
二八、澤風大過
二九、坎為水
三十、離為火
三一、澤山咸
三二、雷風恆
三三、天山遯
三四、雷天大壯
三五、火地晉
三六、地火明夷
三七、風火家人
三八、火澤睽人
三九、水山蹇
四一、山澤損
四二、風雷益
四三、澤天夬
四四、天風姤
四五、澤地萃
四六、地風升
四七、澤水困
四八、水風井
四九、澤火革
五十、火風鼎
五一、震為雷
五二、艮為山
五三、風山漸
五四、雷澤歸妹
五五、雷火豐
五六、火山旅
五七、巽為風
五八、兌為澤
五八、兌為澤
五九、風水渙
六十、水澤節
六一、風澤中孚
六二、雷山小過
六三、水火既濟
六四、火水未濟
書後辭